近年来,徐圩街道持续打造“徐润万家送讲团”宣讲品牌,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变成教育引导群众的精神家园,以更“接地气”的宣讲主体、内容、语言、渠道等“声”入基层,不断让理论宣讲“受欢迎”“吸引人”“记得牢”“弄得懂”。
主体“接地气”,理论更“受欢迎”。徐圩街道选拔了一批政治觉悟高、服务意识强、思维活跃的基层退休党员、“百姓名嘴”、先进典型等组成“徐润万家送讲团”,结合自身的经历、经验和感悟,讲述着新时代坚守初心、甘于奉献、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,打破了过去理论“独角戏”的宣讲模式,让部分群众由“竖着耳朵听”转向“主动上台讲”。让群众熟知的“老面孔”展现“新风貌”。“这样的宣讲更贴近群众,更接地气,更受欢迎!”现场听众王阿姨说。
内容“接地气”,理论宣讲更“吸引人”。“徐润万家送讲团”用“小切口”解析“大道理”,用“小故事”展现“大时代”,把党“想讲的”与群众“想听的”结合起来,精准捕捉群众“关注点”“兴奋点”“结合点”,送讲团走出“小讲堂”,在“文化长廊”“爱心餐厅”“文化大舞台”等开展特色“动态宣讲”9次,既深入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,又生动宣讲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动案例,真正把党的二十大报告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知识、方针政策讲“活”讲“薄”讲“透”,“声”润群众的心坎里。
语言“接地气”,理论宣讲更“记得牢”。“徐润万家送讲团”走出“会议室”,戒掉“咬文嚼字”,搬起“小板凳”,以“文艺演出”“茶话会”“恳谈室”“议事日”的方式将理论宣讲的“理论精髓”融入“泥土味”,讲出“群众味道”“时代味道”,将“村喇叭”“宣传栏”等“老阵地”新利用,融入“幽默乡音”“网络词汇”“潮言潮语”等元素,开展“淮海戏”-《赞颂党的二十大》、快板表演《说说我们的新生活》等活动10余次,语言上有共鸣,群众才会听得更过瘾,逐渐摸索一条接地气、聚人气、有特色的宣讲“新模式”。
渠道“接地气”,理论宣讲更“弄得懂”。徐圩街道顺应时代要求,充分利用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理论宣讲,积极探索互联网立体化宣讲模式,将课堂搬进网络、搬进直播间,以“小话题”阐释“大主题”,以“小故事”讲清“大道理”,让“高大尚”的宣讲理论冒着人间“烟火气”。徐圩街道充分运用各种网络平台,精确拓展阵地,在学习强国发布《振兴路上阔步奔向高质量发展之至》冬训主讲课程,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不断提升吸引力、感染力、影响力,让宣讲走进群众手机里,让理论学习“睁眼可见、唾手可得”,打通理论宣传“声”入基层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